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受益非浅还是匪浅(受益匪浅)

我 的 教 学 理 念 与 实 践

文/未君

未君工作室独立开班以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教学效果。我原来很反对学生临摹我的作品,认为学工笔,必学宋人,学写意,必学明清。这种思想自我进入美院接受教育时,我的老师们也是这样贯穿这种“师古人”或“师古人心”的教学理念的。这种理念不能说错误,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但艺术需要与时俱进,创作需要符合当代审美需求,所以“这种好处”,可能也只是从表面上去学习一些技法,很难深入进去学习其作品之精神内涵,更谈不上让一个初学者去做学术研究,所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当下自身还存在的诸多困惑,如解决当下创作中的题材问题,构图问题、构成问题、色彩问题等等。后来,在一些学员的强烈建议下,说很想临摹老师的作品,我便放开让学员临摹我的作品,从临摹学习上去解决学员各种面临的问题,于是开始安排我新的教学方式,在我的精心辅导下,不久后便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成绩,因为我看到了学员快速的进步。

一、教学理念的清晰并认真付之于实践:

我也向新学员诠释我的教学理念,“学我”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方式,通过临摹我的作品,一定要慢慢去感悟我的创作思路,比如我是怎样用水,用色,用墨?我是怎样构图,怎样处理黑白灰关系,怎样处理较为复杂的层次,怎样把控整个画面色调等等。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会不停地向学员讲解我的创作思路,我想要表达的思想主题。因为,我的每一张作品都很严谨,哪怕是一张小品画,我都很认真的对待。

我不是一个随意编造画面的人,严格地说也没有什么特别擅长之点,不管画大画还是小画,我都要绘制一张或多张小稿,自我感觉比较满意之后,才开始在宣纸上作画。当然,我画工笔重彩画,也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许多青年画家一样去打稿,去用硫酸纸进行拷贝。所以,当有满意的小稿后我开始在宣纸上直接勾线。但在写生稿到完成满意的创作小稿这个过程我认为是十分艰难的,因为决定了画的题材后继之便是构图。比如画同一题材作品,别人是怎么表现的,我又该怎样去表现我的“意”?虽是画小稿,但经常需要我冥思苦想,酝酿多时。而很多时候,在开始画小稿时没有想到的地方,在宣纸上勾线时想到了,或者说在勾线时没有想到,在设色过程中间却又突发奇想,在原来的构图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久而久之,这种方式好像成为了创作的一种习惯。

我希望我的每一幅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去感动或者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我也希望我的每一幅作品像一首诗那样赋予节奏、饱含真情并具有一种浪漫主义情怀;像一篇散文那样委婉而抒情、意境深邃;也像一篇小说那样视角独到、以小见大,并具有跌宕起伏的情结。我的每一幅作品,看似不经意间挥洒,其实每一步都画得很细致,巧思构想。通过临摹我的作品,的确能让学员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想不仅是技法技术上的,更多的是传达我的创作思维方式。

通过这种教学理念,我发现原先具有较好专业基础的学员,明显地向着更专业化的前景进展。原来基础中等的学员各方面的拓展都很快,思维的开悟、笔墨之灵动,让人刮目相看。一些晚进入的学员,也画出了许多好作品,从而对中国绘画的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大增。看来,我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教学之安排是符合学科发展之规律的,对近年“研修班”的严谨而具创意性的实践与实验之经验,很值得我工作室作为阶段性的成果来作一个小结并留给今后。

二、不断灵活地及时拓展思维:

我的教学理念是一直倡导学员要多读书,多学习,多看高规格的展览和看高水平的画册。我们要读便要读中国最经典的书,要看便要看中国历代大师最经典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和提高我们的眼界和心境。我还告诫学员,一个花鸟画家,还要对经典的人物画和山水画进行学习和借鉴,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将吸取的这些知识演变成为对中国画传统的本体语言的感悟乃至自己总体上驾驭画面之能力。

我曾问学员,你们觉得要画好线条,有捷径可走吗?有的学员摇头,有的认为有却不知有何捷?经过教学实践,我深感学习花鸟画对于画好线条的重要性,我认为画好线条是有捷径可走的。什么是捷径?除了勤练书法,我认为练习好线条的捷径便是刻印。我曾业余刻印近十年,我们知道,要刻一方小小的印章,并非难事,要刻出高水平印章那是有很深的学问的;首先,我们握刀的手指用的是内力非蛮力,那么这种力量的把握,是多一分力不行少一分力不行,而必须用力在冲刀与切刀之时必须用力恰到好处方可。练习篆刻,对于用笔用线之方法与表现之能力都会产生较快的提升。

三、责任与经验:

一个导师的教育责任性、耐心、爱心,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创作经验、以及平时很自然地体现出来的老师个人品格与学术思想,这一些无疑都已印入了学员的今后艺术人生发展的感悟之中,我深感导师毫无保留的教学方式与学员的总体素质是我工作室教学成功与影响力的基础。和谐、和睦、勤奋的班风,以及学有目标和目的性明晰,形成的每位学员最佳状态的学习自觉与自信心,以及平时严谨与亲和的氛围都使研修班一直处于团结活泼的关系之中。

导师与学员亦师亦友的关系,我想一定会保持到很久,这种长期乃至永久难忘的同窗之谊,已成为我本人与所有学员之间共同的精神财富。

2017年7月10日未君工作室暑期研修班开学典礼影像

导师未君先生教学掠影

2017年7月23日晚,我在工作室(天津教学点)利用一块小黑板,为学员讲授中国画构图与构成关系,其中重点讲授了中国画构图的基本法则和构成因素在中国画创作中具有的哪些特征,随后与学员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学员们踊跃发言,畅谈学习心得体会。这是一次深刻而难忘的学习交流体验课,虽然这次学习时间很短,开课仅二周,各位学员已经是收获多多,感受良多。学员白红发言说:“浓缩的是精华,虽然学习只有一个月,但老师可能浓缩了半年或者一年的课程来教学,我们真的很感动。”而我希望我所教授学员的技术技法,重点是我的思想观念能深深影响到每位学员,并最终使每位学员终身受益!很高兴身边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来自自四面八方,他们志同道合为求学不辞劳苦,在艺术追求的路上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我相信,一块小黑板,可以撑起一片知识的天空。

——未君


【学员作品微信展】(按姓氏笔画为序)

以下图片均由手机拍照

马晓明及临摹画作

王立梅及作品

许永胜及临摹画作

白红及作品

刘文恒及作品

吴占春及临摹画作

汪应根及作品

张英俊及临摹画作(未完成)

李昌凤及作品

李捷及临摹画作

李洁欣及作品

李玲及作品

周小武及临摹画作

周慧及作品

唐晓玲及作品

梁瀚文及作品

梁慧洁及作品

彭艳及作品

谭良军及临摹画作


学 员 学 习 感 言

【马晓明感言】真到了离别的一霎那,似乎觉得才刚刚开始我们的学习,就要告别有种不忍离去的惆怅,有句话说没有不散的宴席,分别也是为了下次在相聚。由于学习紧张,我们大家都交流的不太多,如果是写生会更开心愉悦。感谢学画的路上遇见了才学优秀的未老师,我会慢慢的消化领会这次学到的知识。这次研修班里还有许多优秀的老师,认识他们也很荣幸。谢谢大家。“爱—艺无止境。”——相信有缘人还会在相见。

【李昌凤感言】跟未君老师学画很快就要结束了,被老师带进了绘画世界,也是醉了,老师所说,他的画是一篇散文、是一首诗、是一篇小说,现在似乎有些读进去了,我认为所谓绘画、打动人心、让人们从中感悟,生活中受到启发,这就是一种境界,世界上最精典的东西无一不是透露着精心雕琢的工匠精神,这个时期的中国,粗旷式的发展己经过去,现在需要的是各行各业都应学会沉下心来,深入研究下一步的需求在哪里,蓝天碧水何时经过我们的智慧打造岀来,就像未君老师一样,专注、专心、专业地去做事情,相信雾霾天很快就会散去、就像义升人所说,蓝蓝的天不是梦……把未君老师的精神传递回去,另外一种收获也要分享出来。 画画除了天赋外,就是实践了,心灵手巧也是日积月累训练出来的,爱好也得有范儿,尤其跟未君老师学画,不能太差劲了,用一支笔晕染,看似简单,真正操作起来就没那么容易,很容易压到勾线上,搞得画面不是很规整,再就是构图的取法,就更不简单,看到同学们的绘画作品,精致的、灵动的、大气的………展示出了各自的智慧与才华,学到了很多,感恩静海之行。

【白红感言】在研修班里,我看到了画友们对未老师作品的喜爱:一起欣赏,一起揣摩,一起临习。而未老师,更是不其烦地给大家示范,讲解,上手修改、补充学员作品的不足。画室里每天都洋溢着快乐之声,天津静海之行,难忘难舍。感恩未老师对每一位学员辛勤真诚的指导和无私无保留的付出,感谢同学们之间真诚友好相处。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赞赏,是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灰心,不放弃的动力和助推剂 。

【周小武感言】让各位老师见笑了,这几天学习快结束了,可对我来说好像才刚刚开始。这段时间和大家一同学习以来,对我的初心倍加充满信心。有梦想要行动,重细节需专注,贵坚持,活到老学到老。

彭艳感言本已有些不习惯一个人远行,这次千里迢迢来天津未老师研修班学习,缘于对中国画艺术的喜爱、探索和追求。学习中收获颇多:收获了一些绘画技法的掌握和绘画知识的理解,未老师技艺高超、博学多才、平易近人,并毫不保留地倾其所有勤恳执教,不断示范指导讲解,让每一位学员在技法上都得到了提高,艺术思想上都得以提升;收获了友谊,共同的追求与梦想,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相识于未老师班,每天同学习、同吃住、同甘苦,互帮互助互鼓励,虽然曾素未某面,但都能肝胆相照,诚恳互待,一个月一晃即过,愿友谊长存常联系;收获了感动,感动于老师和所有学员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动于您们的细心、恒心与毅力,感动于您们的帮助、关心与照顾,感动于老师和几位学友慷慨解胃,感动有天津的伙伴,不是东道主胜似东道主……天津之行,感谢有你们,定当铭记于心。艺术之路,路漫漫,我将不断探索前行,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创作出悦眼悦心的作品来。也愿老师和各位兄弟姐妹们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精采与收获均源源不断。并祝大家身体健康,合家幸福,吉祥如意!

【许永胜感言】

一、偷懒的学员

越到学习班结束,越不知道说些什么。作为这次研修班的学员,由于我身体的原因,加上请假,我成为班里最“偷懒”的学员,虽然是这样,未老师从未加以颜色,特别感谢未老师的体谅和理解,也感谢全班学员的关心爱护。

二、观念和观想

临摹未老师的画,更多的是理解他的艺术观念和方法技巧。通过临摹学习基本掌握了未老师一整套的绘画技法,对自己来说,可谓影响深远。而通过学习,让我更多的欢想是,如何在长短期内结合自己的绘画风格,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而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个人的机遇和观想不同,也会成就不同的艺术人生。这个暑期和未老师相遇,我想我的艺术人生会有所改变。

三、细节的把控

未老师的每一副画,细节的把控是有魅惑的,一开始我是不太在意的,画完最后的2副画,才深深的体会,每一个局部,每一个草,花,鸟,看似不精心,却另有深意,而我绘画的短板很多,通过学习,把这个短板接上了,今后的绘画创作,细节的把控要时时提醒自己。

四、势的理解

山因有云而得缥缈之势,花因有枝干而得抑扬之势。未老的画,因巧妙的躲、藏,而得风云之妙意外之趣。通过研读,临摹学习,更加深刻的体会,构图的重要性,不要画的太简单,要有意境,要深入,一枝一叶皆有情。今后的绘画创作将牢记这些,相信自己的画会有所突破。

最后,感谢未老师我能参加这个学习班,感谢通过您,认识了全班这么好的学员,因为有您,我想我们的艺术追求将不再是一个停留的表面,因为有您,五湖四海有了知心的朋友,我们将是同道,为了艺术而努力,为了梦想而坚持。相信明天会更好,期待我们共同的未来。

【梁慧洁感言】跟未老师学画,缘于喜欢老师与时俱进的画风,与老师接触以后,更加喜欢老师的为人,老师为人诚实,对学生负责并无保留的传授老师的绘画技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急时解决,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给学生示范,短短的一周左右,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幅很像样的作品,很欣慰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时间虽短,但我觉得收获匪浅,感谢老师为我们的负出,老师您辛苦了!感谢!感恩!

【王立梅感言】两周临摹老师作品时间过的真快,到了自己创作阶段,老师要求起小稿,心里抵触,硬着头皮画完给老师看,连续几次修改,物象在脑海越来清晰,画面比例分割,疏密虚实,均衡,圆缺等构图要素在每次改的过程中添加完善,慢慢融入画中,感觉自己就是导演,要去搭好这个舞台,每次忽然的感悟让自己欣喜,我喜欢。但明白自己欠缺太多,只要有进步吧,感谢老师用心指导,谢谢。

【唐晓玲感言】通过学习,我对未老师的作品越来越着迷。他的每一幅画都有丰富的用笔用墨技巧,和寓意深刻的意境之美,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大的布局,还是小的角落,都有很多的故事让你去读。学习即将结束,心有许多不舍。不舍未老师的谆谆教导,不舍同学们的浓厚友情。感谢未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能够聚集在一起学习,缘分使然,功在千秋!未老师大家风度,倾囊以授,非常感激。让我们不但学到了知识,更是领受了老师的高尚品格和深邃思想。‘‘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希望我们在未老师的教导下,继续深造,不断创造新的成绩。再次感谢未老师,感谢同学们!

【李玲感言】未老师是特别的,勾线上色,一支笔,胆大心细。他的每一幅画都让我着迷,看过他作示范,心中仿佛柳暗花明,却依旧耐人寻味。对未老师了解越多,心中的敬佩也越多。老师的教诲,够我终身去回味,谨记教导——不停止前进与学习的脚步。遇见未老师,终身之大幸。

【梁瀚文感言】感谢朋友的介绍,让我认识了一位好导师——未君老师。从年初西双版纳的写生三十天,到来天津静海创作研修班两周的学习时光,终于让我看到未君老师高超的画技,对老师的才华,人品,学识,审美,学术思想……由衷的敬佩,上课时老师对学员毫无保留的传授,耐心的示范,让我感动,让人尊重。两周的学习,还未掌握老师的技法和绘画理念,但已经收获多多。感谢遇上了一位好导师,借班上的一位学员吴老师的一句话,”喜欢“这东西,永远也档不住的!感谢未君老师,感谢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

【汪应根感言】来到未老师的暑假班,短短两周,每天忙碌充实,收获极丰。老师作画时的胆大细心,我自愧不如,老师的布局更是我需要用心学习之处,谢谢未老师的细心教导。

【刘文恒感言】光阴似箭,转眼间一周过去了,在这一周临摹老师几幅白描稿对我启发很大,感悟很深。如:起承转折,提按顿挫,中锋行筆,节奏变化,线条流畅等。今天又完成了一幅作品。在老师的耐心指导示范下,在大家的支持帮助下,对我这位年龄较大的来说是有些困难,而且还是工筆。看到自己也能完成很高兴,但距离要求和其它学友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虽说画幅不大,但从中体会到老师教的数中技法,真是受益匪浅,也是对自己在今后的绘画道路上一次转折,一步台阶。再次感谢未老师几天来对我耐心细致的手把手的辅导,示范。不但对技法,还对画理,道理,哲理,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谢谢未老师,谢谢学友们。

【吴占春感言】“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来天津静海未君老师的中国画创作研修班一周的学习成果,未君老师毫无保留的教学方式使我受益匪浅,虽然只是一张小幅作品,但再绘画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老师的技法和理念,由其老师还经常亲自示范、修改作品来帮助我加深理解,这对我今后的绘画创作会有太多帮助,再次感谢未君老师! “喜欢”这种东西,是永远也挡不住的,就算你捂住嘴巴,还是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我喜欢未君老师的作品。

【李捷感言】在未君老师的暑期研修班里一个月的学习已接近尾声,从老师身上学习独到的绘画技法、丰富的绘画理论、深刻的艺术思想……感受到未君老师既具备艺术天赋又勤奋执着;既深悟传统艺术又有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自己受益匪浅;也看到同学们的刻苦努力,一幅比一幅画的精彩,每个人都那么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老师和同学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坚定了今后在艺术的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做到自己的最好!时刻记住老师的教导,比如:细节决定成败……

【周慧】三周时间的课紧张充实,收获满满。未老师给每个学员都发了一幅范画,给我们做范画时,从一朵花,一片叶开始,一丝不苟。示范石头时,未老师说要把石的灵气表现出来,皴擦点染,但具体如何如何表现呢?未老师总是边讲边示范。示范画禽鸟时,从一片羽毛开始,丝毛方法多种多样。孔雀的画法灵活多变,各种丝毛画法,反复示范。 示范叶子也有未老师独到的画法,于传统的绘画技艺不同,他的技法更新意,更灵活,更富有表现力。艺术就是要有不断的创新,才有新鲜的生命力。感谢未君老师!

【张英俊感言】跟未老师学习工笔画,我受益非浅。从不懂到一套完整的步骤下来,首先学到画工笔重彩的方法;其次学到多种背景处理技法;再次通过对每位同学互相学习,从而使我重新认识工笔画,并在思维意识上有了进一步提高。更对老师人品、学识、画风、胸怀、审美观念、学术思想、画面构成、细心态度、个人修养、人生追求??等等令我佩服!期待着风华正茂的未老师取得更大的成绩。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导师未君

1973年出生于湖南益阳,斋号铁笛吹花

2004年—2006年进修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硕士研究生班

2005年—2007年任教于广州大学

2007年—2008年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郭怡孮工作室

2012年通过正式拜师仪式成为艺术大家林凡先生入室弟子

现任北京丹青盛世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理事,湖南省美协工笔画艺委会委员。

未君除了擅长花卉、翎毛、山水以外,亦能诗善文,书法篆刻也有一定造诣。画风工中寓写、实中求意,重彩、没骨、水墨融为一体,其写意重彩画个性鲜明,构图善变,笔墨恣肆,意境苍茫新奇,自从一格。被誉为“雍容华贵中又透出野逸灵动”,“未氏花鸟画”,受到美术界的高度评介。论画倡导形神兼备与工写精神,重视创作要与时俱进和师法自然。

作品多次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全国大展并获奖。著有《当代中国画名家精品丛书?未君花鸟画作品精选》《跟名家学技法?名家未君工笔花鸟》《铁笛吹花?当代中国美术名家作品研究?未君作品集》《铁笛吹花?学院派名家作品精选?未君画集》等十余种。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受益非浅还是匪浅(受益匪浅)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